臨近春節這一傳統的流動性緊張期,央行通過多種方式向銀行體系注入流動
最近,市民劉女士發現,各式各樣的詐騙電話更加頻繁地騷擾著她。銀行人士提醒,臨近年關,一些不法分子冒充銀行客服,讓電話用戶防不勝防,屢屢上當。提醒廣大市民,接到涉及銀行相關的信息,不要直接輕信,而應主動撥打銀行的官方客服電話加以證實。
▼
據某銀行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社會上犯罪分子利用銀行卡進行電話和短信詐騙的花樣繁多。他們往往謊稱自己是某某銀行工作人員,在電話用戶放松警惕之后,騙取電話用戶的個人信息或銀行賬戶信息,然后再利用電話銀行轉走賬戶資金,從而導致持卡人的資金損失。
該工作人員提醒市民,無論騙子如何花言巧語,大家一定要記住“不聽、不信、不轉賬、不匯款”,在接到此類電話或者短信后,要及時撥打銀行客服電話進行咨詢。此外,一定要妥善保管個人的身份證號碼、銀行賬號等信息,以免造成賬戶資金損失。
此外,各家銀行的客服電話無需加區號,類似來電一定是詐騙電話。年底是銀行卡詐騙多發期,消費者需提高警惕,對于任何索要賬戶信息的來電都需仔細甄別,切勿輕易泄露信用卡關鍵信息,避免財產損失。
每到歲末,新一波消費高峰即將到來,隨之而來的是不法分子實施的各類銀行卡、信用卡詐騙案件。在這里為大家揭秘幾類常見的電話詐騙騙術,提醒大家提高警惕。
冒充網店客服“退款”:詐騙分子利用消費者的真實購物信息,冒充網店客服致電客戶,聲稱商品斷貨,需要客戶提供信用卡卡號、有效期等信息進行“退款”,隨后引誘其進入釣魚網站填入上述信息。一旦消費者上當泄露信息,信用卡很可能會被盜刷。
變身銀行官方號碼:從今年詐騙案件來看,在通過手機和移動互聯網實施的詐騙中,利用偽基站群發“假冒銀行官方號碼+釣魚網址”的短信依然占據很大比重。內容大致是“登錄××××網站可激活領取禮品”,落款為“××銀行”。
免費WiFi存陷阱:盡量不要在公共場合隨意連接來源不明的無密WiFi,如果需要連接,也不要有涉及支付類的操作;若看到不明來源的掃二維碼、填信息免費送禮品的活動,也不要貪圖小便宜。
代辦大額信用卡廣告誘人:詐騙分子通過冒充銀行的客服電話、聊天軟件或網頁等,發布虛假辦卡信息,號稱可以辦理高額度信用卡,以此作餌,還有的以“管理費”“保證金”等各種名目不斷收取高額費用。
來源:互聯網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