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財新網消息,農行北京分行39億元票據案還牽涉民生銀行和寧波銀行。不過,民生銀行、寧波銀行2月2日相繼發布公告,澄清涉及農業銀行39億元票據案。
▼
2月1日,有媒體報道稱,中國農業銀行北京分行39億元票據案還牽涉民生銀行和寧波銀行?!兜谝回斀浫請蟆酚浾呓浵蛎裆y行了解,報道所稱的該單業務,系民生銀行與寧波銀行開展的同業間正常的票據交易,所涉交易也僅是其中一部分,沒有通過票據中介。民生銀行是實際的委托行或直貼行,再由重慶的票據中介撮合寧波銀行作為民生銀行和農行的“過橋行”完成買入返售;寧波銀行則是農行北京分行的交易對手,雙方開展買入返售業務。
據農行內部人士透露,農行票據案的涉案主犯名為姚尚延,“是票據圈大哥級別的人物,可以呼風喚雨”。一位民生銀行人士透露,農行已經有多位嫌疑人被警方帶走。
據了解,農行北京分行2名員工涉嫌非法套取39億元票據,同時利用非法套取的票據進行回購資金,且未建立臺賬,回購款其中相當部分資金違規流入股市,而由於股價下跌,出現巨額資金缺口無法兌付。2名員工已被立案調查,由于涉及金額巨大,公安部和銀監會已將該案件上報國務院。據接近農行北京分行人士透露,案發時農行北分保險柜中的票據被換成報紙。
近來,銀行業票據業務風波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繼農行39億票據詐騙案公告已立案偵查后,中信銀行蘭州分行又被曝出逾9.69億元的票據案,相關涉案人員目前已被警方控制,涉案資金及票據也已被凍結,警方正在對案件加緊偵破。
針對票據市場亂象,銀監會辦公廳日前下發了《關于票據業務風險提示的通知》,對票據市場普遍存在的問題都予以風險提示。
《通知》主要對票據同業業務專營治理落實不到位、通過票據轉貼現業務轉移規模,消減資本占用、利用承兌貼現業務虛增存貸款規模、與票據中介聯手,違規交易、擾亂市場秩序、貸款與貼現相互騰挪、掩蓋信用風險、創新“票據代理”規避監管要求、違規通道等7種典型的違規問題進行提示。
民生銀行公告:
近日,有媒體報道稱本公司涉及農行39億元票據案,經核查,報道所稱的該單業務,系本公司與寧波銀行開展的同業間正常的票據交易,所涉交易也僅是其中一部分,沒有通過票據中介,本公司不是該單業務的委托行或直貼行。截至目前,本公司相關業務人員未受到公安機關當面詢訊。
寧波銀行公告:
近日,有媒體報道寧波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本公司”)涉及農業銀行39億元票據案。經核查,報道所稱的該單業務,屬本公司開展的同業間正常的票據交易,沒有通過票據中介,涉及交易量也僅是其中一部分,本公司未有任何損失。
中國票據市場二十多年的浮浮沉沉,自始貫穿一股力量的推動。
若貨幣政策仍延續穩健基調,中國工商銀行票據中心預測,2014年新增信貸為9.7萬億元,根據票據融資余額和新增信貸的長期穩定關系,2014年票據貼現余額將為2.23萬億元。
不論是“治亂更替”,抑或是“官民分野”,不論是“包裝戶”還是“倒規?!?,這些灰跡斑斑的圖騰,似乎都在注解著中國票據市場的從邊緣到主流的發展史。
似乎跌跌撞撞的孩子一夜長大,起步于上世紀90年代的票據市場得以實現從白手起家到數十萬億量級的跨越,很大程度上正是依靠“融資性票據”這種游走于監管灰色區域的金融創新的全力驅動。
票據貼現利率是市場化最早、程度較高的市場利率之一,在貨幣市場上一定程度發揮了基準利率的作用,又因為票據資產兼具資金產品和信貸產品的雙重屬性,票據利率是反映實體經濟資金融通需求和金融機構貨幣信貸供給的重要價格。
在彼時利率市場化尚未起步、信貸規??刂茋绤柕谋尘跋?,融資性票據憑借市場化的資金價格、高效的融資速率以及更少的信貸額度占用,從傳統信貸業務外承接了不少企業急劇擴張的短期融資需求。
“華信系”,全國首家票據專營支行—原工行華信支行,亦被稱為中國票據市場的黃埔軍校。這大概是由于目前銀行間轉貼現市場的最大參與者工商銀行票據營業部,以及“場外”票據市場的主導者上海普蘭金融服務公司,都源流于“華信系”,股份制銀行中招商銀行、民生銀行、興業銀行、中信銀行相關業務條線的領軍者中,皆不乏華信系舊將的身影。
無論如何,締造市場雛形的“華信系”已經被刻在了中國貨幣史碑之上。
1992年成立的華信資金市場隸屬于河南省工商銀行,經營不到三年,華信資金市場從母公司剝離,成為獨立法人,開始了完全市場化的運作。
“雖然華信資金市場行政隸屬工行,但當時總行并沒有給我們資金支持,我們就采取買進賣出賺取差額,不到三年就實現日均交易筆數及交易量居全國商業銀行資金市場之首,并實現了零風險短期資金拆借交易?!?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輾轉聯系到當年的工商銀行華信支行業務骨干之一,他向記者回憶。
市場改革的步伐在上世紀九十年代一步未停。隨著市場經濟改革的深入,華信資金市場在順利完成所有清盤后于1996年解體。一年以后,李映輝牽頭組建中國工商銀行河南華信支行,成為河南省唯一一家商業銀行改革試點行。最為重要的是,華信支行也是我國第一家專業從事票據交易業務的商業銀行。
“中國真正的票據市場元年應該是1997年?!鄙鲜銮叭A信支行負責人篤定地說。在此之前,我國商業票據不僅簽發量極?。瓴蛔?000億元),且基本處于不流通狀態,正是華信支行的成立活躍了沉寂多年的中國票據一、二級市場。
1998年3月以前,我國商業匯票的貼現率和再貼現率分別與貸款利率和再貸款利率保持一致,即在后兩者的基礎上分別下浮5%-10%,即“雙掛鉤”。實際運行中,商業匯票的貼現率和再貼現率的決定與票據市場的實際供求狀況出現了較大脫節。
“沒有交易就不叫市場,當時許多企業票據無處貼現,而是像貸款,利率也和銀行貸款利率一樣,所以簽發的票據量微乎其微?!鄙鲜鋈耸炕貞?。
他介紹,剛成立的華信支行每周都會有一個類似于“企業聯誼會”的沙龍活動,受邀參加的都是全國的百強企業。不過,聯誼會實質更像是票據交易模式的研討會。因為會上華信支行會向企業介紹票據如何流通,如何跨區域貼現等在當時看來耳目一新的市場操作。
直到華信支行的市場拓展越做越大,企業票據不僅可以在主辦銀行申請貼現,也實現了跨行跨區域申請貼現?!?strong style="margin: 0px; padding: 0px; max-width: 100%; box-sizing: border-box !important; word-wrap: break-word !important;">那時候全國許多百強企業跑到鄭州的華信支行貼現,包括邯鋼等大型企業。我們的利率也是明碼標價上墻的,市場化定價。”上述人士解釋道。
來華信支行貼現的企業越來越多,但畢竟支行可簽發的票據量有限,而華信下一步的對策,則是將手中的票據賣給央行再貼現。在此之前,央行的再貼現額度一直無人問津。這也不難理解—沒有貼現就沒有再貼現,盤活了票據二級交易市場,再貼現市場的激活也就不遠了。
1998年3月,人民銀行改革了再貼現率和貼現率的確定方式,再貼現利率與再貸款利率脫鉤,首次成為獨立的基準利率類型;同時,貼現利率不再與貸款利率掛鉤,實行在再貼現利率基礎上加固定百分點浮動。
“所以說,華信支行當時還有一個很重要的作用,就是在成立中國票據市場雛形的同時,也把央行再貼現市場盤活了。”一家股份制銀行票據業務部人士說。
隨著宏觀政策和金融市場的發展,再貼現利率已經失去了作為基準利率的功能,自2004年3月25日央行對金融機構的再貼現利率調整為3.24%以來一直延續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