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企業間借貸無效的兩種類型,老板要謹慎操作!
                        發布時間:2016-02-14 09:35:47  來源:網絡  熱度:1570℃   返回




                        前法律認定企業之間的借貸是違法的,直到最高院《關于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出臺后,給企業間的借貸正名,其可歸類到民間借貸中。確認了企業間借貸的合法性。



                        第十一條規定,法人之間、其他組織之間以及它們相互之間為生產、經營需要訂立的民間借貸合同,除存在合同法第五十二條、本規定第十四條規定的情形外,當事人主張民間借貸合同有效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第十二條規定,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在本單位內部通過借款形式向職工籌集資金,用于本單位生產、經營,且不存在合同法第五十二條、規定第十四條規定的情形,當事人主張民間借貸合同有效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企業間借貸無效的情況:

                        情況一:《最高院關于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第十四條,具有下列情形之一,人民法院應當認定民間借貸合同無效:

                        (一)套取金融機構信貸資金又高利轉貸給借款人,且借款人事先知道或者應當知道的;

                        (二)以向其他企業借貸或者向本單位職工集資取得的資金又轉貸給借款人牟利,且借款人事先知道或者應當知道的;

                        (三)出借人事先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借款人借款用于違法犯罪活動仍然提供借款的;

                        (四)違背社會公序良俗的;

                        (五)其他違反法律、行政法規效力性強制性規定的。

                        情況二:合同法第五十二條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無效:

                        (一)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訂立合同,損害國家利益;

                        (二)惡意串通,損害國家、集體或者第三人利益;

                        (三)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

                        (四)損害社會公共利益;

                        (五)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


                        企業間的借貸如何償還?

                        企業法定代表人或負責人以企業名義與出借人簽訂民間借貸合同,出借人、企業或者其股東能夠證明所借款項用于企業法定代表人或負責人個人使用,出借人請求將企業法定代表人或負責人列為共同被告或者第三人的,人民法院應予準許。


                        企業法定代表人或負責人以個人名義與出借人簽訂民間借貸合同,所借款項用于企業生產經營,出借人請求企業與個人共同承擔責任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總結】:企業借貸不僅是企業與企業之間的合作往來,更重要的是企業與企業之間的信任,許多企業的債務糾紛可能也是來源于此,所以老板在進行借貸合作的時候一定要確保借貸的合法性,否則一旦出現法律糾紛,可能會得不到法院的支持。



                        來源:中國綢都網


                         
                        QQ在線咨詢
                        全國統一熱線
                        400-028-9191
                        手机在线看永久a∨片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