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家一看到學區房,肯定會說教育部不是正在考慮推行多校劃片,為學區房降溫。對,正式由于這個原因,學區房的價格才有上漲的趨勢。教育部推行多校劃片,是會對重點學區房子價格起到很好地降溫作用,但是對其他學校的周圍的房價卻起到了升溫作用。下面就通過一個圖來給大家更直觀地介紹吧。
如果說A片區是重點學區,B區和C區是普通學區,那么A區的房價肯定是比B與C區的房價高出很多,但按照教育部未來的規劃就是將A、B與C區統一劃作一個片區,A區居民的孩子也不一定能上A區的學校,B區與C區的學生也有可能上A區的學校,那么A區的房子就不具有優勢了,而B區與C區的房價則會因為這個因素而升溫。
在北上廣深天這五個一線城市,房價都是高的令人膽寒。而一線城市與強二線城市人口增量都很大。下面以2004年到2014年小學在校生人數增長作為一個指標來看看幾個一線城市和強二線城市的人口增長情況:
從這個指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應出一線城市與強二線城市人口基數增長情況,這幾個城市人口競爭力在上升,而每個城市的中心區也就那么點地方,這就導致了如北京與廣州等面積特大的城市中心區的二手房價早就超越外圍的新房價格。
既然人口還在增,那么房子需求依然旺。中心區,生活便利,新房已經沒地方建了,剩下的二手房依然是搶手貨。
無論在哪個城市生活,大家都是希望自己生活的環境各種便利。而在各種便利之中首要的就是交通便利。
大家應該時刻關注自己所在城市的交通規劃情況,莫要錯失良機。
這些城市由于地緣關系,再加上人口競爭力的上升,未來的房價上漲趨勢比較明顯。例如北京與天津周圍的保定與廊坊,深圳周邊的東莞與惠州,上海周邊的蘇州。
特別要說明的是蘇州,蘇州其本身就是強二線城市,2014年蘇州流動人口增長率為6.89%,人口競爭力在上升,再加上位于上海周邊這個地緣優勢。2016年蘇州的房價行情大有上揚的趨勢。
處在這些城市中的人群,無論是是剛需還是投資都應趁早下手。
比較典型的就是深圳羅湖的筍崗,筍崗以前有著“中華第一倉”的美譽,簡言之就是一倉庫,如今已變身為現代化的服裝貿易中心、建材家居中心、工藝城、二手車市場。功能的轉變對房價具有“推波助瀾”的作用。
你們要多關注自己所在的城市,看看是否也存在這種功能調整片區。機遇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的。
例如深圳大沖城中村改造項目,被稱為是廣東最大的城中村改造項目。大沖主要被劃分為復合商業區、還遷出租區及住宅區。深圳白石洲城中村的改造規劃也去年就已經基本成型。這些城中村大多都是農民房,現在施行規劃改造,將原來低矮的農民房建成小區與商業住宅,增加住宅數量,而這兩個城中村地理位置也都是處于深圳房價頂端的南山,大沖已經改造完成,曾一度出現瘋搶的場面,將來的白石洲是不是也會出現這樣的局面,我們拭目以待。
上面只是舉了深圳的例子,其他大城市也存在這種城中村改造情況。大家要根據自己所在城市的具體情況,獨具慧眼,搶得先機。
來源:中金在線(ID:cnfo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