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月 18 日凌晨五點,Apple Pay(蘋果支付)正式上線,蘋果官方網站公布,首批合作銀行共有 19 家,包括五大行,浦發、招行等 10 家股份行,以及北京銀行、上海銀行等 4 家城商行,Apple Pay 將支持其發行的借記卡和信用卡。
▼
Apple Pay 是蘋果公司在 2014 秋季新品發布會上發布的一種基于 NFC 的手機支付功能,于 2014 年 10 月 20 日在美國正式上線,中國是其布局的第五個國家。
要順利使用 Apple Pay,綁定信用卡是第一步。在蘋果華貿店里,工作人員打開 Wallet,右上側的 "+" 里,會多出了一個 " 設置 Apple Pay" 的選項,點擊繼續。接著就輸入信用卡信息。一是注冊蘋果賬號時,鎖定的銀行卡,可以作為默認的銀行支付賬戶,其中一個選項就是 " 已存檔的卡片 ",只需要再輸入安全碼,就可以立即完成綁定;三是手動輸入卡片信息。在收到銀行卡激活信息通過驗證后,Apple Pay 就可以使用了。在輸入銀行卡信息后,會接到銀行發來的短信驗證碼,輸入這個驗證碼后,將激活卡片,完成整個 Apple Pay 的注冊過程。在添加完一張銀行卡后,可以選擇 " 添加其他銀行卡或借記卡 ",最多能添加 8 張銀行卡。不過,最后一張銀行卡是系統默認的支付卡。如果你想更改默認支付銀行卡,只需要手動拖動就可以變換卡片位置。目前,不少公司已經開通了 Apple Pay,例如大眾點評、神州租車、貓眼電影、易到用車等。點開大眾點評,"Apple Pay 秒殺專區 ",點擊進去," 骨頭王火鍋 "、" 小肥羊 "、" 蘇浙匯 " 等套餐的右下角都會有一個 "Pay" 的圖標,點擊這個圖標,就會跳出一個支付界面,手指按上 HOME 鍵,完成 "Touch ID 支付 ",訂單就成功了。同樣,用 Apple Pay 給神州租車充值或者購買電影票,只要指紋認證,一秒時間就完成了。由于國內銀行卡大多推出了閃付小額免密免簽功能,網上購物的速度真的只有幾秒時間。傳統的銀行支付體系包含商家、收單方、卡組織、發卡行和顧客五個要素,由于顧客與商家不參與交易手續費的分配,所以我們就只討論收單方、卡組織與發卡行三個。這三者中,發卡行是你銀行卡的所屬銀行;卡組織簡單來說就是制定銀行卡標準的組織,它還提供不同銀行間的資金清算服務,這就允許你從 B 銀行的柜臺機上取出 A 銀行的錢,這個錢會先由 B 銀行墊付,再由卡組織向 A 銀行索取來還給 B 銀行;收單方,就是提供商家和發卡行之間的資金清算服務,當顧客在商家消費時刷的 POS 機就是收單方提供的。
也就是說,收單方在顧客消費時,通過卡組織向發卡行請求授權并返回,這就形成了一個交易。在這個過程中,發卡行可以吸納用戶現金及分享手續費;而收單方能夠通過提供線下 POS 機覆蓋及清算服務也分得一杯羹;卡組織雖然過路費(刷卡手續費)分成比例最少但也是躺著賺錢。三者都能從這個過程獲得利益,這種模式也就維持了很久,直到支付寶和微信支付出現。那么支付寶和微信支付是怎么回事呢?不難想到,你收單方、卡組織、發卡行不是躺著賺錢嗎?說明這里面有大利可牟,那就從這里做文章。以支付寶為例,支付寶錢包選擇付款,然后支付寶通知銀行扣款,銀行再反饋扣款成功消息給支付寶,最后支付寶告訴用戶付款成功,這個過程等于 " 踢掉 " 收單方、卡組織、發卡行三方收過路費的,在商家這一端產生的手續費很低,甚至有時再來點補貼,商家何樂而不為?所以,支付寶和微信就是通過這種方式從傳統銀聯那里把市場給硬生生搶過來了。那么蘋果 Apple Pay 呢?蘋果通過一種叫做 "Tokenization" 的技術,將銀行卡信息轉化成一個字符串(Token)存在手機中。每當你支付時,手機就通過該 Token 再生成一個隨機 Token 和一組動態安全碼發給銀行,銀行再通過 Token 服務將其還原成銀行卡從而回傳授權完成支付。這個過程能夠兼容任何一家銀行,并不踢開傳統體系中的任何一方,而蘋果則通過手續費分成賺錢。由此可見,Apple Pay 和支付寶及微信支付的技術本質并不相同。理論上來說,在進入中國市場后,面對后兩者對手來說是有生存空間的,同時加密 Token 不會讓蘋果與商家任何一方知道你的銀行卡信息,從安全性來講蘋果 Apple Pay 也要勝過支付寶和微信。從自身操作體驗來講,Apple Pay 只需要靠近 POS 機、按指紋兩步就可完成,比支付寶和微信打開應用、掃碼等步驟還要簡潔。也正是由于 Apple Pay 上述的技術本質,它背后需要有一個完善的銀行支付體系做支撐才能夠在中國得以推廣,但中國的銀行支付體系顯然不完善,首先線下 POS 機就沒有足夠的覆蓋率,線上更不是 Apple Pay 的強項,所以,Apple Pay 進入中國后第一難題就是推廣問題,如何讓商家和用戶接受并使用?解決這個問題,Apple Pay 的優勢才能完全發揮。
在 Apple Pay 開放之后,市場上有聲音認為移動支付格局或會產生新的生態。數據顯示,目前全國已具備非接觸支付能力的 POS 受理終端超過 700 萬臺。但有業內人士表示,這一數字在整個市場中占比并不大。某大型第三方支付人士認為,Apple pay 不會對目前國內的移動支付格局造成重大的沖擊。他的原因有四:1、蘋果支付鏈條太長,涉及手機廠商、發卡行、收單行、商戶和銀聯,各方的利益分配需要協調;2、硬件改造的成本和時間均有限制,銀聯此前鋪設了 NFC 設備的都是大商戶,沒辦法覆蓋中小的長尾商戶;3、商戶能不能接受蘋果支付的費率和機器改造鋪設成本尚待觀察,即使能接受,現在線下的商戶對移動支付的需求不再局限于收銀這個單一的功能,他們更需要提供營銷的支持,比如用戶的行為消費習慣和地理位置等大數據;4、蘋果支付在手機上只限于 6 和 6s 這兩代機型,用戶份額較小。
也有第三方支付人士表示,NFC 支付要超車很難,不過 Apple Pay 的進入會保留銀聯在移動支付市場的話語權,對移動支付行業產生一定沖擊,但沖擊有多大,得看銀聯及銀行后續的投入及市場培育。
小編還想說:
滿屏Apple Pay,你讓安卓情何以堪?
另外,我都沒錢買蘋果,談什么Apple Pay。


結語
支付寶們捕蟬,銀聯與Apple Pay聯手在后,
最后,虎嗅網的評論值得回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