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ble id="occ63"><option id="occ63"></option></table>
    1. <p id="occ63"></p>
      <p id="occ63"><strong id="occ63"><xmp id="occ63"></xmp></strong></p>
      <td id="occ63"><option id="occ63"></option></td>
      logo
      財經記者沒法為父親貸到1分錢?!現實比你想象的還要殘酷...
      發布時間:2016-03-04 08:45:16  來源:網絡  熱度:1590℃   返回


      日《南方周末》微信公眾號推送了一篇文章——《做了兩年財經記者,沒法為父親貸到一分錢》。父親,是一個小生意人,西北一家國企的供貨中間商之一。經濟不好,火燒連營,父親陷入了困境。自己作為一名互聯網金融記者,又是一流大學的經濟類專業出身,本以為拉父親一把很容易。結果,在找了銀行(檻很高……)、打探了民間借貸(水很深……)、下載過各種P2P公司的APP后(想得美……),一分錢都沒拿到。


      這名財經記者感嘆“普惠金融”就像是一面玻璃墻,這讓他想起網上傳播很廣的那句——“明白了很多道理,卻還是過不好這一生”。


      這是個悲劇。讀完,有深深的無力感。但是,這名財經記者的遭遇又算什么呢?信托圈可以“輕松”摘編一些已經發生的事實,告訴你寒風多么凜冽,現實比你想象的還要殘酷。


      2013年底,南京最大的民營擔保公司鑫信擔保集團資金枯竭,數百家企業受到連累和影響。2014年6月30日夜,在綿綿陰雨中的南京六合化工園區,民營企業家、南京市六合區政協委員伍宏上吊自殺了。伍宏,是鑫信擔保眾多客戶中的一個。資金鏈撐了很久之后,仍然崩斷了,因此“我只能以死謝罪了,我活得也太累了?!蔽楹暝谶z書中說道。遺書的結尾是——“欠你的下輩子還吧,下輩子還做好朋友。永別了,好兄弟!”

      2014年5月,四川匯通擔保和四川安信融資擔保的董事長坐在王永其的辦公室,懇請王永其以四川省中小企業信用與擔保協會的名義向省政府寫一封“救命信”。他們覺得,自己“有可能撐不住了”。這封信最終成文于6月,然而未及發出,已然事發東窗。

      2014年6月4日,福建龍海市曾經的納稅大戶輝昌工貿有限公司老板黃建輝一家跑路,留下“億元以上”的負債。同一天,廣西柳州首富、曾登上中國民營企業500強榜單和胡潤百富榜的正菱集團董事長廖榮納也和其家族成員一起集體失聯。

      2014年9月,浙江閏土股份有限公司(002440)董事長阮加根意外身亡。經濟學者馬光遠在微博上表示,“閏土股份董事長跳樓自殺,十有八九又是一起資金鏈斷裂引發的悲劇?!薄澳闶敲駹I企業,現金流一旦出問題,沒人救你!活著,活著比什么都重要?!?br style="margin: 0px; padding: 0px; max-width: 100%; box-sizing: border-box !important; word-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2015年1月,因為資金鏈斷裂,東莞市兆信通訊實業有限公司董事長高某在深圳選擇自殺,好在后來被及時發現救活。當時他留下了“愿賭服輸,我輸了”的絕筆信,讓人唏噓不已。
      他說:由于我們的破產倒閉會帶來很多供應商的破產,我真的很難過,我的一生都是別人欠我的,不管是印尼的盧先生的500萬還有以前的貴州、四川、內蒙古、還有一個賣給我們海信主板的那個女人。但這次我欠別人了,而且很可能讓別人傾家蕩產,我的內心真的很難過,我可以逃避一走了之,但我內心說不過去,我真的不可能躲在陰暗的角落看著別人哭,我害了很多人,我不能逃避,所以我這能選擇這種方式離開了。
      他還說,“我真的好想和你們在喝一次酒一次大酒,但不可能了因為必須要有人站出來負責?!?br style="margin: 0px; padding: 0px; max-width: 100%; box-sizing: border-box !important; word-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2015年6月,江蘇盱眙最大企業集團江蘇鵬勝集團董事長張玉鵬跳樓身亡,為已然輕生的多名企業家再添一人。張玉鵬出身草根,文化程度不高,卻通過大膽敏銳的商業嗅覺,從一個采石場小老板做起,逐漸打造起涉及十多個行業的“商業帝國”。兩年前的一次飯局上,張玉鵬曾對在座的人說過這樣一句話,“我有一輩子都花不完的錢,也有一輩子都還不完的債?!?br style="margin: 0px; padding: 0px; max-width: 100%; box-sizing: border-box !important; word-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2015年11月,福建IT界的“龐然大物”——已經做了15年,年銷售額達50多億元、最高峰時員工逾2000人的一丁集團突然倒下了,全國數百家門店突然關閉。一丁集團副總裁林德志當時在朋友圈發了一個文章:不當老板,不知道當老板的苦。從經商的第一天起,老板就做好了進監獄的心理準備。跑路之前,他用整個集團的破產重組換來了這三點認識:第一,永遠不要跟銀行借錢;第二,永遠不要向民間借貸;第三,量力而行。


      延伸閱讀:

      做了兩年財經記者,沒法為父親貸到一分錢

      本文作者:童塵
      本文來源:首發于南方周末 微信號:nanfangzhoumo


      今年過年,我爸爸一個人躲起來抽煙的時候特別多。我家在甘肅省的一個小城市,這里的人們以豐富的礦產資源為生。支撐整個城市經濟運轉的,是一家大型國有企業。我爸爸是小生意人,作為這家企業的供貨中間商之一,為它周轉生產材料,賺取利潤。

      2015年開始,這家國企的產品價格在國內外市場上不斷下跌,跟全國絕大多數的礦產資源型企業一樣,面臨轉型困局。在這個局面下,從前按時打給中間商的貨款開始出現延期交付,甚至只給一部分的情況,掛靠在這個龐然大物之下的大量微小的中間商,也隨之出現資金鏈危局——貨不能不供,否則有丟飯碗的風險,但進貨款又不足,只能自己先咬牙墊付。

      幾個月的資金騰挪之后,爸爸的資金鏈越來越緊、收不抵債,在過年見面的這幾天,我發現了他的困境。作為記者,我做了兩年多的互聯網金融報道,又是一流大學的經濟類專業出身,本以為在如今“普惠金融”大旗招展、金融供給如此充足的市場上,籌措一筆小微企業的短期貸款并不困難,豈知在接下來的一周內,方法使盡卻幾無成效,“普惠金融”像是一面看得見卻越不過的玻璃墻。


      1 銀行,邁不上去的高門檻



      檻很高……


      銀行貸款,是我們最先想到的辦法,但在我爸爸看來,也最不切實際。首先,它需要抵押物,銀行貸款額度普遍是房價的一半,我們家的房產幾乎已經全部都抵押在里面了,無可騰挪。

      另外一種,叫做“應收賬款保理”。按道理正是針對我爸爸企業這樣的情況:用企業的應收賬款去貸款,先拿這筆錢去進貨,然后大國企的貨款還來之后去銀行還款。但是這條路也幾乎不可能。一是在西北小城的當地銀行很少聽說這樣的業務;二是公司資金量太小,很難辦下來;最重要的是,辦理應收賬款證明要去這家國企的財務部門,如果不認識人,這需要層層上報的繁瑣流程,最終也不一定開具這個證明,也就是說人家也不一定愿意幫你證明這筆貨款是你的。

      還有最后一條小路,叫“信用貸款”,就是不需要抵押物,憑借個人信用資質貸款。但是在這一塊最容易貸到款的,是金領、白領這樣有固定收入來源、穩定工作的人群。小微企業主、個體戶幾乎可以認定是資質最差的,因為他們資金流動不穩定,對于銀行來說風險大。也就是說,在信用貸款這條路上,資金鏈越健康的人越容易拿到錢,越緊張的人越無法得到幫助。

      總而言之,銀行貸款,是一道邁不上去的門檻——審批流程復雜、速度慢,不可能“救急”;貸款資質要求高,哪怕時間充裕,也很難貸下來。

      2 年利率96%的民間借貸


      水很深……


      對于小生意人來說,缺錢以后最直接的辦法是找親戚朋友借。但這條路,首先透支的是人情。今年過年的時候,我爸看電視劇《少帥》,對里面一句臺詞印象最深:想考驗彼此的友情,就去找他借錢。如果朋友不借,你會感到有點受傷;如果借了,你們的關系就很難再如以往一樣平等。像我爸這種情況,如果上游企業拖欠貨款,就無法在約定時間內把錢還給朋友,自己在朋友心中的信用也就耗散了。

      剩下的辦法就是民間借貸,也就是眾所周知的“高利貸”。

      在銀行貸款,年利率一般不會超過10%;在互聯網借貸平臺,一般不會超過20%;但如果向民間金融機構借貸,基本上不可能低于20%,接近50%都屬于正常。

      在我爸爸去年的貸款中,最高的一筆月息8分,也就是年利率高達96%,相當于借了100萬,一年要還196萬,幾乎翻番,這種嗜血的利息率沒有企業扛得住。

      另一筆昂貴的支出是銀行貸款的“過橋費”。去年秋天,因為銀行貸款到期,要先償付,而后再貸。中間這段時間需要先借錢還給銀行,就是所謂的“過橋貸款”。因為時間緊張,幾乎只能找民間高利貸,在銀行辦手續的那二十天當中,每天須支付的利息竟達6000元。貸款再辦下來之后,銀行的領導還說這屬于不錯的,有很大比例的小企業都死在了“過橋”的這個階段。也有銀行抽回去不再貸出的,會死掉更大一片企業。

      3 P2P:只為借款人,不為貸款人


      想得美……


      從西北到上海過年,我爸爸在街上遇到琳瑯滿目的貸款小廣告,這些廣告平時我都不會多看一眼,但他卻都撿了起來,還老老實實打電話過去。

      這樣亂撞,看得我很著急,在網上一查,那種滿街發小廣告的小額貸款公司,往往是騙子。騙術也并不高明:借款人只需出具身份證,然后就簽合同,接著收首月利息、簽約費等各種費用,當你被這些費用嚇到、準備不辦了的時候,對方會恐嚇說起訴你違約,要交高額的違約費,就此陷入進退兩難的窘境。

      看著爸爸亂找貸款公司,我坐不住了。我從2013年夏天至今持續報道互聯網金融,當然第一時間想到要用互聯網金融平臺去貸款。

      從P2P的定義來看,解決我爸爸公司這種資金鏈緊缺的問題,它最合適:P2P(peer to peer)是指以互聯網平臺為信息公告欄,個人對個人的借貸關系,有閑錢的人借給急需錢的人。

      于是我下載了四五個現在風頭最勁、品牌最響的P2P公司的App。原本認為,應該有借款人和貸款人兩個入口,就像淘寶,有買家、有賣家的端口。沒想到,打開App以后,只能看到投什么項目、給多少利息,也就是說,只有給借款人的信息,并沒有貸款方的信息,更沒有貸款的渠道。

      P2P平臺儼然變成了只給投資人看的理財工具,解決借貸雙方需求的本意在App上已經消失不見??粗鴿M屏的圖標,我想起網上傳播很廣的那句“明白了很多道理,卻還是過不好這一生”,我這個做了2年互聯網借貸的記者,卻還是貸不到一分錢。

      這一周的貸款碰壁,讓我覺得“普惠金融”就像是一面玻璃墻,面對阻隔,小微企業貌似前途光明,實際希望渺茫。


      來源:南方周末、信托圈

       
      QQ在線咨詢
      全國統一熱線
      400-028-9191
      手机在线看永久a∨片免费
      <table id="occ63"><option id="occ63"></option></table>
      1. <p id="occ63"></p>
        <p id="occ63"><strong id="occ63"><xmp id="occ63"></xmp></strong></p>
        <td id="occ63"><option id="occ63"></option></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