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1年,我國將個人所得稅免征額自2000元調至3500元后,個稅起征點已連續5年“巋然不動”。個稅起征點要不要調整,是個經常被討論的話題。
▼
3月2日,全國政協委員、華工工商管理學院教授沙振權提出,在目前的物價和消費水平下,個稅起征點提高到5000元才比較合理。
他為什么這么說呢?
工資個稅,現在是這樣交的
目前我國個稅稅率,是繼續沿用2011年9月1日起調整后,由原來的9級改為7級的超額累進個人所得稅稅率表,取消了15%和40%兩檔稅率,將最低的一檔稅率由5%降為3%(起征點3500元)。
工資個稅的計算公式:應納稅額=(工資薪金所得-“五險一金”-扣除數)×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
具體級數和稅率,請看下面這張表↓↓↓
▲PS:含稅級距,是由納稅人負擔稅款的工資、薪金所得(稅款從工資里扣);不含稅級距,是由他人(單位)代付稅款的工資、薪金所得(稅款沒從工資里扣)。
比如每個月的工資是5300元,“五險一金”交了518元,再減去3500元的起征點,剩下1282元,屬于1級,應交稅38.46元,再減去速算扣除數(0元),這個月到手的工資就是4733.54元……
這樣交稅,有點存不下錢
個稅起征點不變,而衣食住行的物價指數卻在上漲。公開資料顯示,2015年,全國CPI(消費價格總水平)平均同比漲幅為1.4%。
兩者的“疊加效應”,讓不少工薪族、高薪族都感覺,交稅后能存的錢越來越少。
據《信息時報》報道:
工薪族:每年納稅近千元壓力大
在廣州某保險公司工作三年的徐小姐向記者“曬”出的工資條顯示,她月收入6000元,年繳個稅780元左右。
徐小姐大學畢業后來到廣州工作,與朋友一起租了一套三居室,每月租金1000元,水電費、物管費200元。每月實際到手工資5135元,刨去吃穿用度的必要開銷,此前每月能結余數百元。
今年,徐小姐感到“壓力山大”,覺得自己日常生活成本越來越高。她說:“我租的房子開始漲價,月租金去到1400元。畢業三年過去了,感覺什么都在漲,就是工資不漲。菜價漲了,吃飯成本高了,連買衣服都比以前貴很多,每個月衣食住行的花銷比過去高了15%左右,基本上每個月存不了什么錢?,F在看,我每年交的個稅去到千元,也夠我大半個月房租了。我們這些工薪一族壓力太大了?!?/span>
高薪族:家庭開支大,月薪3萬也“月光”
相比工薪階層的徐小姐,工作12年的洪女士可算高收入上班族。在互聯網公司工作的她經過多年打拼,稅前月薪達到3萬元,令不少人羨慕。
但提起收入,洪女士也是有些無奈,“我們家有車貸、房貸都在還,每月車貸5400元,養車1500到2000元,房貸2000元。還有一個正在上幼兒園的女兒,僅每個月學費這些開支就也有2000多元,加上一大家人吃飯、日常衣食住行開支等等,每個月平均開支有2萬元。本以為3萬元的稅前工資能應付得過來,但扣稅都能扣5000多元,基本是沒有什么結余的?!?/span>
洪女士認為,“我雖然是別人口中的‘高收入’,但上有老下有小,家庭硬性的基本開支擺在那,我覺得征稅時應該考慮以家庭為單位減免這些必要的開支,減輕一下我們納稅人的負擔?!?/span>
兩名上班族的生活賬單,是這樣的↓↓↓
現行個稅淪為“工薪稅”
《人民日報》曾經發文稱,現行個稅已經淪為“工薪稅”了。這一說法直接指向了個稅征收方式的弊病之處。我國現行的個稅制度,是分類個人所得稅制,即對納稅人的各項收入進行分類,“分別征收、各個清繳”。而這,就很容易造成各方面的不公平。
不公平之一
目前,月薪低于3500的人員是不需要繳稅的,而富裕群體有多種方式可以避稅,例如將收入劃歸為資產等等。所以處于中間層的工薪階級成了繳納個稅的主要力量,中低收入者稅收貢獻率達65%左右。
舉個例子:甲、乙兩人收入相同,甲每月收入共4000元,其中只有3500元是工資薪金,余下300元是勞務報酬、200元是稿酬收入,按現行《個人所得稅法》規定,甲就不需要繳稅了。
而乙每月收入同樣是4000元,全部為工資薪金,則需要納稅15元。同樣在勞動,相等的收入,一方要納稅一方卻不用,明顯可看出這個制度是不公平的,高收入者會更有利。
不公平之二
另一方面,有專家指出,對個稅的所有納稅人實行“一刀切”,而不考慮納稅人家庭負擔的輕重、家庭支出的多少,也是不妥當的。
舉個例子:張三家兩口子,兩人工作,每人月薪3000元;李四家也是兩口子,但只有一人工作,收入4500元。這樣的話,現行制度下張三兩口子不需要繳納個稅,李四卻需要繳納。即使現實情況是,張三家庭收入達到6000元,而李四家庭只有4500元。這明顯也是不公平的。
全國政協委員:個稅起征點提高到5000元,比較合理
基于這樣的情況,今年兩會,全國政協委員、華工工商管理學院教授沙振權帶來了《減稅收 削預算 確保供給側改革取得實效》的提案。
他提出,2011年至今,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每年的上漲幅度都在10%以上,而居民消費價格累積漲幅也已超過10%?,F有的個稅起征點已經不適應當前的狀況,需要做進一步的上調,以減少低收入者的稅收壓力。
算上通脹等各方面因素,他認為個稅起征點提高到5000元,是比較合理的。
每經小編(微信號:nbdnews)發現,2月16日,中國社會科學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所長張車偉在某經濟論壇上,也提出:應當對個人所得稅實施分類的原則,并在此基礎上,大幅度提高勞務類的起征點,減輕勞動者負擔,實施“放水養魚”的政策。
大學教授:11種收入建議改按大類征收
中山大學嶺南學院財政稅務系主任、教授林江則認為,個稅起征點的‘標準線’確實不好定,“調整幅度過低,則沒有太大意義,而個稅起征點調整過高,或將影響到稅收改革的效果?!?/span>
他認為,分類征收對一些納稅人不利(比如稿費),可將依照目前11種收入的分類征收改為所有收入按大類征收。
同時,目前的7檔稅收稅率累進標準,(一定程度上)導致中產階層賦稅較重。將稅收累進的寬度拓寬,改為5檔,也是可行的辦法之一。
腦洞一下,如果個稅起征點能上調到5000元,那么每經小編上文提到的5300元工資扣除五險一金后,直接就不用繳稅了……一下子就多了接近600塊,一年下來,四舍五入就是一個億??!
再假設你月薪一萬,個人繳納公積金8%,按現行3500元起征點繳納個稅,那么稅后收入為:
如果起征點調整為5000元,那么稅后收入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