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靠提高個稅起征點就想實現公平,縮小貧富差距是絕對不可能實現。每個行業的收入不同,每個人面臨的家庭情況和生活壓力也不相同。所以正如財政部部長樓繼偉所說的那樣,簡單地提高個稅起征點是不公平的。
▼
兩會期間,個人所得稅改革話題再次成為全國人民共同關注的焦點。對于個稅的改革,中國財政部部長樓繼偉在記者會上稱:“簡單地提高起征點是不公平的。一個人的工資5000塊錢可以日子過得不錯,但如果還要養孩子,甚至還要有需要贍養的老人,就非常拮據,所以統一減除標準本身就不公平?!蔽磥韨€稅到底該怎樣改革,小M不知道。以史為鑒可以知得失,今天小M就帶著大家簡單地看一下中國的個稅史。
中國試行個人所得稅始于清末,清政府曾草擬《所得稅章程》,內含個人所得稅內容,不過當時未能實行。民國初期,也曾制定個稅實施細則和征收辦法,但也未能推行。1936年以后,個稅得以實行。解放初期,曾征收利息所得稅,1959年停征。(圖為《廣州珠江北岸風景》清末油畫)
1980年9月全國人大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把800元確定為個稅起征點,當時很少有人每個月的收入能夠達到800元,所以個人所得稅的收入微不足道。(圖為1980年內蒙古自治區包頭市,7:30上班高峰期的場景。)
2005年10月27日全國人大常委會決議,把個稅起征點從800元提高至1600元。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當時中國城鎮就業人員平均工資在931到1582元之間。
2007年12月29日個稅起征點從1600元提高到2000元,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當時中國城鎮就業人員平均工資在1287到2175元之間。
2011年9月1日全國人大決定把個稅起征點由2000元提高至3500元,同時把最低稅率由此前的5%降低至3%。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1年中國城鎮就業人員平均工資在2400至3624元之間。
從以上材料我們可以看出2點:1)中國個人所得稅起征點不斷提高;2)個稅起征點的水平已經由位于中國城鎮就業人員平均工資最高值以上滑落至最高值以下。
過35年間,在中國個稅起征點在不斷提高的同時,個人所得稅稅率也出現了變化。2011年個人所得稅稅率表由原來的5%到45%的9級減少為由3%到45%的7級。減少稅率級別有利于中等收入階層的壯大,縮小貧富差距。
但是僅靠提高個稅起征點就想實現公平,縮小貧富差距是絕對不可能實現。每個行業的收入不同,每個人面臨的家庭情況和生活壓力也不相同。所以正如財政部部長樓繼偉所說的那樣,簡單地提高個稅起征點是不公平的。
對于未來個稅改革到底朝向何處,或許樓繼偉的這段話能給我們一個方向。本期我們就用樓繼偉部長的講話作為結尾,大家自己品味。
樓繼偉在記者會上稱,三中全會提出“逐步建立綜合與分類相結合的個人所得稅制”,這個事情很復雜,目前已形成了一個改革方案。做法是要分步到位,要把個人所得收入11項綜合在一起,然后要做分類扣除。比如說個人職業發展、再教育的扣除,比如說基本生活這套住宅的按揭貸款利息要扣除,比如說撫養一個孩子,處于什么樣的階段,是義務教育階段,還是高中或大學階段,要有區分?,F在放開“二孩”了,大城市和小城市的標準也不太一樣。稅法也不能說大城市就多點,小城市就少點,要有統一標準。還有贍養老人,同樣比較復雜,需要健全的個人收入和財產信息系統。
來源:騰訊財經浮世·MissMone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