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ble id="occ63"><option id="occ63"></option></table>
    1. <p id="occ63"></p>
      <p id="occ63"><strong id="occ63"><xmp id="occ63"></xmp></strong></p>
      <td id="occ63"><option id="occ63"></option></td>
      logo
      金融人,一個帶著鐐銬的舞者
      發布時間:2016-03-18 08:54:16  來源:網絡  熱度:1500℃   返回



      作 者:米羅

      2016年的形勢依舊不好,甚至2017年、2018年繼續呈下行態勢。但在馬云前段時間的發言中,有個觀點我特別贊同,“是你的實體不行了,是你的經濟不行了,而非他人的不行了”,即使在最艱難的時期,總有行業,總有實體,總有個人,蒸蒸日上。



      風險,到處都有,機遇,到處都有,就看持什么態度,何去何從了。




      金融人:行走在業務與風險邊緣



      2008年9月14日夜,在曼哈頓紐約時報廣場附近第七大道某公司總部門口,從公司走出來的人有抱著紙箱的,有拖著拉桿箱的,有幾位女士一臉悲苦,更有幾位在街角相擁而泣,互道珍重。門口有許多媒體的采訪車,閃光燈從未間歇。不錯,這里肯定有大事發生,再晚些時候,也就是次日凌晨,雷曼兄弟申請破產保護。美聯儲主席伯南克和美國財政部長保爾森最終放棄了雷曼。

       

      在次貸危機中,華爾街五大投行,一家破產,兩家被收購,另外兩家被迫轉為銀行控股公司,可謂全軍覆沒,美國金融系統也岌岌可危,崩潰似乎無法避免。

       

      2008年10月13日,漢密爾頓廣場,財政部大樓,部長會議室。保爾森正在向九大華爾街金融巨頭兜售7000億美元的救援計劃,富國銀行首席執行官迪克·科瓦切維奇的一句話讓所有人印象深刻“我又不像你們這些紐約家伙一樣,設計一些花哨產品,為什么要我出現在這里,參與討論怎么救助你們?

       

      花哨產品?就是華爾街一群絕頂聰明人發明的金融工具,基于次貸的衍生品。時至今日,次貸危機最艱難的時刻已經過去,全球經濟在波浪式復蘇,然而關于這場危機的反思卻永不過時,甚至有人認為危機的余波還未退去,依然如影隨形。


      相信很多人也像科瓦切維奇一樣思考,那些復雜金融產品的設計者是否要為自己的貪婪和冒進承擔責任?到底是一個產品的錯,還是一個人的錯,還是金融機構乃至整個金融系統已經千瘡百孔?很多金融界的老同志們叼起一根雪茄,吐著煙圈懷舊,老一輩的華爾街人可不是依靠高杠桿和復雜的金融模型,而是建立在人際關系和絕對信任的基礎上。在嘆息中,黃金時代一去不返了。

       

      懷舊和嘆息并不能解決問題,雷曼兄弟最后一位首席執行官富爾德多年之后開始吐槽:危機始于美國政府。在他心中,美國政府好大喜功,推行居者有其屋計劃,鼓勵寬松的貸款標準,使不符合條件的借款人可以順利購房,說到底,政府難辭其咎,雷曼被不公正對待了。

       

      千古功過,自有后人評說,但一定要看到保爾森、伯南克的努力和糾結,現實往往比抽象的邏輯復雜得多,在道德風險與經濟崩潰之間,救誰?不救誰?有一句話,“戴著鐐銬跳舞”,這就是他們面對風險時的真實感受,個體與大局,道德與立場,在不斷權衡、取舍。那些跳得好的,或挽大廈之將傾,或斬荒途之荊棘,格局大者至一國之經濟,格局小者至眼前之客戶,但都化風險于無形,如同妙手回春,縱橫捭闔之間,盡現大家風范,不妨稱其為:風險設計師。

       

      先有南巡講話,后有漁村春風,黑貓灰貓大顯身手,神州大地勃勃生機,鄧爺爺被稱為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在風險領域,那些縱橫捭闔,左右權衡,殫精竭慮者,也是設計師,雖然談不上“總”,但一個風險設計師的名頭,也算實至名歸。以次貸危機為例,那些為救市四處奔走的監管者,那些使公司免于破產的執行官,那些盡職盡責的信貸審核員,那些一絲不茍的網點小柜員,都是風險設計師,他們行走在業務與風險之間,把守著關鍵崗位,盡心力則穩健經營,稍懈怠則風險頻發,正是他們的努力,美國經濟才沒有滑向崩潰。

       

      風險設計師不是一個單純的角色,也沒有哪家金融機構有這樣的職位,但是經營風險向來是金融機構的分內事,金融從業,無時無刻不在進行風險設計,這是深入骨髓的特質。風險設計師,是我們對金融從業的美好期許。

       

      風險設計師最常被問到的問題是,什么是風險?這是一個抽象而通俗的問題。說風險抽象,是說很難下一個關于風險的定義,不同行業都有自己的特點, 看待風險也有多種視角,筆者認為,風險就是這個人或這個事還無法完全信任或確認。說風險通俗,是因為例子太多了,日常生活中觸手可及:夏日不帶遮陽傘,鑰匙遺忘馬路邊,小兒鬧市四處跑,老人不走斑馬線,同事感冒還上班,艷照傳遍朋友圈,這統統都是風險,誰的朋友圈個個值得信任,誰能保證自己不被傳染?

       

      習大大說,在事關中國主權和領土完整的重大原則問題上,我們不惹事,但也不怕事。在金融風險面前,我們也是這個態度,直面風險,解決風險。然而現實與夢想之間,總是遙不可及,風險設計師的職責,就是讓夢想照進現實。





      風險設計:銀行沒有絕對的零風險



      1999年6月25日,英國有一部電影正好上映《魔鬼交易員》,沒錯,它就是根據尼克·里森的故事改編的,正是他,一手搞垮了有230多年歷史的歐洲老牌商業投資銀行巴林銀行(Barings Bank)。


      時隔多年之后,里森對自己犯下的錯誤直言不諱,“丑聞就是丑聞”,然而除了坦誠自己犯下大錯之外,他還認為“其實巴林銀行遲早會倒閉,所有人都被授予很大的自主權以求生財之道,而規章制度和風險管理卻一塌糊涂,我開設非法賬戶,以及隨后的阪神大地震只是誘因而已?!?/span>

       

      針對里森的這種觀點很多人持贊同態度,因為風險從來不是一個人的事情。金融行業,尤其是銀行業發展至今,其風險體系已相當健全,從戰略、架構、管理,到制度、流程、操作,已是環環相扣的有機整體,甚至讓一個沒有受過專業訓練的人來設計風險體系,也知道要有經辦,要有核準,不能一個人一手清。

       

      有持極端觀點的人甚至認為,里森并不是最應受指責的,稽核人員更應承擔責任。近期金融領域有一些熱門事件,比如所謂“存款丟失”,當然不全是銀行的責任,有一大部分屬于客戶被詐騙,銀行也是受害者,但仍有一小部分是銀行員工內外勾結作案,這固然是這一小撮人職業道德低下,行差踏錯,罪不容恕,但也暴露了銀行風險體系的瑕疵,這屬于設計的失誤。

       

      既然是設計,就有好有壞,有基本的原則,就如同一個城市的交通規劃,太擁堵了,限號,搖號,有停車位才能買車……奇葩設計,總讓人無奈。但諸如超短裙、比基尼等節省布料的貼心設計,總讓人嘴角上翹,愛上晚風輕撫的沙灘。

       

      以下,筆者將結合喝酒擼串聽來的各種八卦、小道消息,分享風險設計領域值得借鑒、參考的幾種思路和方法,以饗讀者。

       

      • 用優勢戰勝風險

       

      光明頂上,滅絕師太一把倚天劍,殺得張無忌左支右絀。緊急時刻,他突然想起九陽真經中的一句話“他強由他強,清風拂山岡。他橫任他橫,明月照大江?!焙竺孢€有一句“他自狠來他自惡,我自一口真氣足?!睆垷o忌剎那頓悟,搞定了老尼姑。這段聽起來不像是武功心法,反倒是像人生哲理,人生在世,求來求去,到頭來不若求己。

       

      在風險領域,風險設計師要面對各種錯綜復雜的情形,就拿當前銀行業而言,互聯網金融大潮涌動,金融脫煤、利率市場化,火熱的股市、P2P以及其他直接融資,銀行何去何從?是否調整風險偏好,是否為了迎合客戶體驗去改變風險設計?這都是問題,這都需要考慮,但其實在這種情況下,風險并非第一考慮因素。

       

      筆者的觀點是,請把風險放在次要位置,風險是為公司戰略、市場目標、業務發展服務的,所以,風險設計師的視角也要宏觀、開闊,一切為了發展,為了搞定“老尼姑”,而非一切為了風險。

       

      很多人都應該聽過彎道超車的概念,在F1,直道超車幾乎不可能,大家的車速都差不多,而彎道需要減速、調整方向,最有難度,也最考驗車的性能和車手的素質。但總有一些人,完全不顧及自身的能力,時時叫囂彎道超車,總讓筆者想起以前的大煉鋼鐵、兩年內趕超美國,幸虧總設計師扭轉了方向。

       

      彎道超車是有前提的,那就是自身優勢,自己必須“一口真氣足”。在直道上如果無法超越對方,在彎道上最好不要妄想?;谧陨韮瀯葸M行發力,很多銀行沒有認準自己的優勢,支付、商城、平臺、APP一股腦的上線,撿了芝麻,丟了西瓜。


      銀行的優勢是什么?最核心的是資金賬戶,是客戶的信任。銀行是什么?金融中介!但凡金融,包括互聯網金融在內,本質要解決的是信任問題。而說到信任,在我們國家,銀行這個行業的聲譽積累以及政府的隱形擔保,至今無人可及。今天還有一些邊遠地區的客戶以為銀行員工是公務員,怯懦得稱網點柜員為“政府”……筆者認為銀行現在跟風搞互聯網金融的做法是本末倒置,還不如精心雕琢現有的業務,把自己的優勢木板拉長,給客戶以驚喜,客戶才回眸一笑表忠誠,之后再談互聯網金融。而當前銀行搞互聯網金融,大多只給了客戶“驚”,沒有“喜”,反而愈發襯托非金融機構的光彩奪目。

       

      • 風險無法消除只能控制

       

      李清照結婚不久,趙明誠即負笈遠游,遂有“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而我們面對的風險,也正如這位婉約詞人的思夫之愁,無法消除。操作風險三大工具中有風險與控制評估(RACA),其基本思路是固有風險有哪些,采取了哪些控制措施,剩余風險有哪些,以及是否引入新的風險。就如同是一個新舊風險的循環,舊的剛剛離去,新的不期而至。

       

      有人可能質疑,難道就沒有絕對的安全嗎?“絕對”這個詞本身就違反常識,例如,有絕對真理嗎,有絕對零度嗎,有絕對好人嗎?這個世界上,有真理,但不存在被人類認知的絕對真理,只能認知相對真理,在探索真理的道路上每前進一步,都有可能推翻原來的認知。高中物理上說有絕對零度,零下273.15攝氏度,真的會達到這個溫度嗎?不可能,因為沒有靜止的粒子。百善孝為先,論心不論跡,論跡貧家無孝道;萬惡淫為首,論跡不論心,論心世上無完人??纯?,哪有什么絕對?

       

      問一個最通俗的問題,錢包放哪兒才安全?上衣兜,褲子兜,內衣兜,皮包里,保險箱里?如果真的放保險箱,那還買錢包干什么? 

       

      世界是不完美的,事事相對而無絕對。人本身也是不完美的,在理性與感性之間搖擺,犯錯是人類的必然。不犯錯的,或許只有舉頭三尺之上的神明。程序猿是人類進化出的高級物種,以思維縝密、邏輯嚴謹著稱,但仍無法逃脫bug的魔咒,神說,每50行代碼就有一個bug。

       

      其實,我們大可不必苦惱于風險無法消除這個事實,風險相對可控已是完美設計,零風險那是神的領域。新裝修了房子,木門換成鐵門,鐵門換成防盜門,防盜門外再裝個鐵柵欄,就沒有風險了嗎?小偷還可能從窗戶進來,還可能扮成查水表的。風險只能是通過一定措施來降低或規避,讓風險水平處于自己的合理預期,擋住一大部分賊也就可以了,如果真有賊瞄

       
      QQ在線咨詢
      全國統一熱線
      400-028-9191
      手机在线看永久a∨片免费
      <table id="occ63"><option id="occ63"></option></table>
      1. <p id="occ63"></p>
        <p id="occ63"><strong id="occ63"><xmp id="occ63"></xmp></strong></p>
        <td id="occ63"><option id="occ63"></option></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