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9日消息,據財新網(記者楊巧伶)報道,為化解渤鋼集團過剩產能、推動渤鋼集團實現脫困發展,天津市政府成立渤鋼集團債權人委員會。債委會由北京銀行天津分行等105家銀行業金融機構債權人和類金融機構債權人組成,涉及債權金額1920億元。
據報道,北方信托、天津信托、國民信托等多家信托公司亦牽涉其中。據公開資料統計,三家信托所涉集合信托項目規模合計逾6億元。 據《渤鋼集團債權人委員會組建方案》(征求意見稿),組建債委會目的是,構建債權人一致行動人的平臺和機制,通過必要的、風險可控的收回再貸、展期續貸、并購重組等方式,最大限度地幫助渤鋼集團實現近期解危、遠期解困。 據Bank資管了解, 渤海鋼鐵集團有限公司是2010年7月經天津市委、市政府批準,由天津鋼管集團、天津鋼鐵集團、天津天鐵冶金集團和天津冶金集團4家國有鋼鐵企業聯合組建的國有獨資公司,注冊資本170億元,是集燒結、煉鐵、煉鋼、連鑄、軋鋼、金屬制品生產為一體的綜合性特大型企業集團。 根據渤海鋼鐵官網提供的“媒體報道”資料顯示,《天津日報》2015年7月24日對渤鋼集團再次入圍世界500強進行了報道。報道指出渤鋼集團以379.862億美元的營收成績,由去年的327位上升到304位,躍升23位。 其官網的另一條“媒體報道”也透露出昔日輝煌:《中國冶金報》2010年7月24日頭版右二報道中國銀行、中國建設銀行、招商銀行、天津銀行、上海銀行、興業銀行、中信銀行和華夏銀行等8家銀行為BHS授信1000億元人民幣。這是天津市首次由一家企業集團同時與多家銀行簽署授信額度最大的戰略合作。雖然具體信貸銀行目前可能有做變化,但仍可窺銀行對這類機構信貸的趨之若鶩。 出事的不僅渤海鋼鐵,天津鋼鐵集團近期也被曝出貸款延期。據證券時報(記者楊卓卿)報道,國民信托天津鋼鐵集團貸款集合資金信托計劃的A類第二期、第三期投資者近期被告知,原本應于2016年1月29日及2月10日到期清算的產品因融資方,即天津鋼鐵集團資金統一調度原因,申請延長清算期。截至目前,相關投資者超過90%信托本金以及清算延長期的信托收益尚無著落。國民信托相關人士向證券時報·信托百佬匯記者坦承,“公司正積極與融資方協調,但產品何時能兌付完畢尚不能確定?!?/span>
相關素材——2016年以來主要鋼廠盈虧情況 來源:中國鋼鐵工業協會 3月11日,中鋼協一季度鋼鐵行業經濟運行分析會在北京召開,這是中鋼協第一次在一季度召開座談會。會議目的主要是完成部委調研的要求,因為總理對行業現狀非常關注。其次,近期市場表現異常,想摸一下底,要求與會單位關起門來說實話。據悉,當天會議中,與會代表提出以下問題: 一、存在問題 1、企業剝離政府職能困難。 2、融資困難,債發不出去,部分國企資金壓力較大。銀行對鋼企貸款實行限額管理,國家降息、降準未給鋼企帶來實質效果。 3、鋼材出口屢遭反傾銷調查,出口環境惡化。 4、國家能源政策到達企業層面大打折扣,造成企業能源成本高企。 5、環保壓力巨大,鋼企面對巨額環保投入。 6、稅賦過重,企業繳納稅額占比偏高。 7、物流成本較高,運費優惠比例偏小。 8、去產能落實不到位,除己經停產的,參會單位產能基本滿負荷運轉,主動減產的沒有,并有鋼廠準備復產。 二、后期市場預判 1、各鋼企均反映2016年1-2月利潤情況好于2015年四季度,但差于去年同期。大部分鋼企認為今年鋼材市場走勢不會優于去年。加之前期的一波鋼材價格暴漲,導致原、燃料等價格隨之拉漲,鋼廠的利潤逐步被侵蝕殆盡。若鋼價回落,而原、燃料價格下降明顯滯后,鋼廠又將面臨成本高企的壓力。會上,中鋼協稱,國務院預判2016年中國經濟將觸底,鋼價2015年12月有希望就是底部,但目前還不能斷定。 2、2016年以來主要鋼廠盈虧情況 寶鋼集團:1-2月虧損3.4億元,同比減少14.2億元,寶鋼鋼鐵主業1-2月虧損2.1億元,除寶鋼股份盈利外,其他單元不同程度虧損,多元產業1-2月合計盈利1.1億元。 鞍鋼集團:1-2月虧損3.95億元,同比增加虧損4.2億元。 武鋼集團:1-2月預計虧損2.28億元,其中,鋼鐵主業虧損2.73億元,多元產業虧損0.41億元。 首鋼集團:1-2月虧損4.41億元,同比減虧3.45億元,其中,鋼鐵業虧損20.01億元,同比增虧7.11億元。 沙鋼集團:1-2月利潤實現盈利6700萬元,同比下降83.5%。 山鋼集團鋼鐵板塊:1-2月利潤虧損9.21億元。 本鋼集團:1-2月利潤虧損9.8億元。 安陽鋼鐵集團:1-2月虧損2.92億元,同比增虧1.63億元。 陜鋼集團:1-2月虧損2.34億元。 凌鋼集團:1-2月利潤總額虧損9.79億元,同比增虧0.49億元。 河北鋼鐵:1-2月盈利2億元,主要是來自金融板塊和海外PMC等。 柳鋼集團:1-2月利潤盈利0.58億元。 相關素材——2015年以來所有違約債券信息 來源:大資管觀察(ID:xintuoguancha)資管小生袁吉偉 在宏觀經濟下行、企業經營績效承壓的環境下,高杠桿水平難以維持,去杠桿過程中不可避免出現違約事件。信用風險一直成為債市不可回避的投資風險,2015年有25個債券發行人發生違約,主要違約事件集中于下半年。市場投資者針對2016年的信用違約情況早有心理準備,調查顯示86%的投資者認為公募債券違約事件要超過10件。2016年開年以來,信用風險暴露有所加快,已有8個債券發行人發生兌付違約事件,涉及山水水泥、保定天威、宏達礦業、亞邦投資、上海云峰、廣西有色金屬等民企和國企。另外,還有四個違約概率較高的項目,依次為武漢國裕、谷神生物、春和集團、雨潤等四個發行人已經出現經營困難或者銀行信貸逾期的情況,未來其存續債券兌付面臨較大違約概率。
來源:金融行業網